在混亂饑餓的年代,動物身上的邊角料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動物身上除了肥瘦肉,都是邊角料,又可稱作“下水”或“雜碎”。
在滿足身體營養(yǎng)的同時
會吃的中國人把難搞的邊角料
調(diào)治得服服帖帖
使其在貧困歲月?lián)嵛咳诵?/strong>
又在富足之年讓人念念不忘
而四川麻辣鮮香的烹飪特色,使邊角料大放異彩。
內(nèi)臟
牛羊臟器腥膻,常讓人感到棘手。但在四川人的手里,這些棘手的原材料也能綻出別樣的美味。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名揚國內(nèi)外的四川名菜。20世紀30年代,成都人郭朝華和妻子選用牛肉鋪的邊角料做食材,物美價廉,頗受歡迎。
因原材料皆為邊角料,故取名為“夫妻廢片”,后改名為“夫妻肺片”,但因為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夫妻肺片色澤紅亮. 質(zhì)地軟嫩,口味麻辣濃香,深受眾人喜愛。
2011年,夫妻肺片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簡陽羊肉湯
簡陽羊肉湯的好喝源于選料考究。一鍋湯要將精選的優(yōu)質(zhì)羊骨頭與豬骨頭等一起投入大鍋,大火慢慢熬制8-10小時。再配以調(diào)制過的羊肉、羊雜等入湯,香味逼人。
滾燙雪白的羊湯,碧綠的蔥花,湯鮮而不膩,香味撲鼻。吃起來肉質(zhì)細嫩、肥而不膩、鮮香濃烈、余味悠長。
2016年,簡陽羊肉湯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成都市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肥腸
肥腸,公認的難處理,常讓人退避三舍。
但是四川人炮制肥腸頗有心得,經(jīng)爆炒、干煸、紅燒、焦溜兒,麻辣、清湯、鹵水、粉蒸等手段處理后,一份肥腸就有了讓人垂涎三尺的魔力。
江油肥腸
在江油,肥腸店遍地開花:燒肥腸、醬爆肥腸、豆花肥腸、芋兒肥腸……每一樣都讓資深老餮著迷。
過去在江油,村民們?yōu)榱搜a充體力,便把豬大腸等下水料買來加工做成可口的菜肴,用來補充脂肪和蛋白質(zhì)。
且用紅燒烹調(diào)后的肥腸味道偏辛辣,吃了可以抵御山中的寒濕之氣。因此以一份肥腸作為早餐在江油十分流行。
江油紅燒肥腸
江油肥腸色澤黃亮,味道香醇,吃起來柔嫩可口,肥而不膩,是下飯利器。
2019年,江油肥腸制作技藝被列入江油市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南部肥腸
南部肥腸最初是嘉陵江畔小商販為船工定制的“花錢少、油水多,吃了經(jīng)得餓、干得動粗活”的食品,經(jīng)過百年演變、改良,成為縣城居民喜歡的大眾早餐。
南部肥腸以味美、湯鮮、爽口、色艷、老少皆宜、有葷有素,可口但又不失營養(yǎng),聞名川內(nèi)外。南部肥腸搭配上一碗干飯,是南部縣最受歡迎的早餐。
2013年,南部肥腸加工技藝被列入南充市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游記肥腸
民間有“腸頭腸腦不上席”的說法,但樂山的“游記肥腸”卻別出心裁,將“腸頭腸腦”做得美味誘人。
游記肥腸湯
“游肥腸”始創(chuàng)于清咸豐年間,最初只售賣肥腸湯,后發(fā)展到出售50多個風味獨特的“肥腸菜”。其中的肥腸湯、糯米腸卷和脆香鹵腸頭頗受歡迎。
脆香鹵腸頭和糯米腸卷
游記肥腸制作技藝已被列入樂山市市中區(qū)區(qū)級非遺項目名錄。
肥腸粉
肥腸粉,是四川人餐桌上的???。
肥腸粉的制作通常要經(jīng)過篩粉、打芡、揉粉、提粉、打粉、撈粉、泡粉、冒粉的工序。
紅薯粉、肥腸、豆芽、黃豆粒等再加上熬制十幾個小時的高湯,一碗麻辣鮮香的肥腸粉就做好了。
紅薯粉晶瑩剔透,肥腸泡在濃郁湯汁里,軟糯有嚼勁,滋滋流油。
成都肥腸粉已被列入成都市青羊區(qū)區(qū)級非遺項目名錄。
火鍋
烹制邊角料,最有話語權的還是火鍋。
牛肚、鴨血、鴨腸、黃喉……所有難以處理的邊角料,都能被火鍋治服。紅油火鍋里冒著泡,夾一塊毛肚七上八下吸滿汁水,吃一口就能被其折服。
陽氏田鴨腸火鍋
一根鴨腸演繹出了百轉(zhuǎn)千回的味道。清末民初,陽氏田鴨腸火鍋技藝的創(chuàng)始人在成都的餐館中學到了火鍋調(diào)制技術,用一根鴨腸創(chuàng)立了招牌。
陽氏田鴨腸選用優(yōu)質(zhì)泉水鴨鴨腸,將鴨腸放入翻滾的湯鍋中燙幾下,鴨腸裹挾著湯鍋的麻辣鮮香,麻辣細膩,口感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