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柱
一位科學家
2021年8月4日
奮斗了一生的他與世長辭
留下一門“景感生態(tài)學”
一個他親手籌建的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
以及受他的影響和感召的無數人
……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
解決好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就是對世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最大貢獻?!?/p>
20世紀90年代初
在海外深造的趙景柱
年輕、熱血,心懷理想回到祖國
當時
“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詞匯
在中國還鮮有人知
不過那時
看得見未來的他
就開始主持前瞻性的研究
1994年3月
《中國21世紀人口、環(huán)境與發(fā)展白皮書》正式通過
趙景柱團隊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那以后
他潛心相關領域的理論探索
并在到各地掛職經歷中
開啟了基于中國國情的學術實踐
2006年3月
從麗江掛職回京的趙景柱趕赴廈門
籌建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趙景柱2006年親自規(guī)劃設計了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圖為模型(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三年多建設
為了不多花國家一分錢
趙景柱是出了名的“摳門”
本來是“交鑰匙”工程
建材價格突然猛漲
他坐不住了
帶人跑到廣東去調研
拿出合同一項一項和建筑公司談
調研歸來
他舍不得在服務區(qū)吃飯
餓著肚子帶著大家回單位
“還是吃食堂”
臺風肆虐、陰雨連綿
工期有些耽誤
他帶著團隊入場監(jiān)督工期
晚上睡覺
新建房氣味太大
“抱著菠蘿睡覺”
……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趙景柱生前的工作照(資料照片,2008年4月19日攝)。新華社發(fā)
2009年12月
在祖國東南大地的一片灘涂上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拔地而起
中國的城市環(huán)境科學開啟新篇
位于福建廈門集美,杏林灣畔的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2022年3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約200畝的占地面積
6.06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工程總造價不到1.59億元
每平方米均價不足2600元
這是趙景柱“錙銖必較”的成績單
“城市病”引發(fā)憂慮
建設綠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城
是中國學者的使命擔當
趙景柱深以為然,以此為任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趙景柱獲得的榮譽證書(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白天做管理
夜里做科研
他辦公室的燈
總會亮到深夜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趙景柱生前的工作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不過
他又時常不在辦公室
粵港澳、廈門、平潭、阿爾山、大運河
……
他在各地輾轉奔波
追尋著心中的答案
他的口頭禪,是這兩句話
“我們搞生態(tài)科學的,都不是天才,是地才”
“生態(tài)學不是學出來,是干出來的”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趙景柱生前辦公室(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長年勞累,積勞成疾
在連續(xù)發(fā)燒40多天了后
2021年6月25日
趙景柱被同事們“生拉硬拽”到了醫(yī)院
同事們本以為
老趙很快就回來了
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然是胰腺癌
……
一位科學家
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人生最后40多天時光
面對前來探望的同事朋友
他始終是一副笑呵呵的樣子
上午,做治療
下午,幫助學生修改論文、回復郵件
每次,看到他支著身子在病床上敲鍵盤
醫(yī)護人員都會上前制止
但人一走,他又爬起來
……
同事們來醫(yī)院看他
他的第一句話是“項目進展怎么樣了?”
在座的人泣不成聲
他卻接著說“等我緩緩,再推動推動”
趙景柱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他給城市所教育處處長
王棠榮撥通了電話
“我們所有沒有一個叫潘婷的學生?”
趙景柱的語氣有些著急
“是廈大的客座學生,怎么了?”
王棠榮問道
“有次我在大院燒落葉還肥,
這個女生就在旁邊發(fā)呆。
她說煙霧讓她想起自己在農村的家,
你們一定要及時幫助
離家較遠的同學排解思鄉(xiāng)之情”
電腦里
學生遞交的論文還沒有改完
離世后
他的郵箱還會收到他發(fā)給自己的“延時郵件”
上面寫滿了待辦事項
……
人們想起
他除了是一位
干起活來不要命的科學家
還是一位溫暖細心的大叔
是一個家的頂梁柱
是會為老婆做針線活的好丈夫
是女兒崇拜的、堅實的依靠
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外景(2022年3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又是一年春來到
城市所里草木亭亭如蓋、花團錦簇
那個溫暖堅實、俯首勞作、奮斗終生,
為大家?guī)返娜?/p>
依稀仿佛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