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之比。一般情況下,得房率=(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建筑面積×100%。
從公式上可以看出,在建筑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公攤面積越大,得房率越低。所謂公攤面積,指的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是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其二是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很多購房人非常重視得房率。得房率確實是與購房人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很多人覺得得房率越高越好。事實真的這樣簡單嗎?得房率太低,表明公攤面積太大,為公攤面積付的成本也越大,確實不劃算。
但是另一方面,得房率太高對住戶未必是好事。試想一下,如果得房率達到100%,這樣的樓房是沒有樓梯和走廊的,怎么可能適合購房人居住呢?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會感到壓抑。不竟如此,得房率太高的話往往還會影響到住戶具體的生活體驗。比如對于高層住房,得房率過高可能說明該住宅樓只配備有一部電梯。這是非常居民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的。再比如得房率過高說明住宅樓的走廊非常狹窄,這對于居民搬家來說非常不方便,而且也不利于發(fā)生地震火災等緊急狀況的逃生與救援。
一般多層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間, 小高層住宅的得房率在80~85%,高層得房率相對較低,一般在75~80%。
如果得房率維持在上述范圍之內(nèi),住戶會有相對舒適的住房體驗,同時也保證了購房人的貼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