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那個呆傻愚蠢的庸主形象——蜀漢后主劉禪。蜀漢被消滅后,司馬昭給亡國之君劉禪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這樣優(yōu)厚的待遇讓劉禪很快忘記了從前的疼痛。
有一天,司馬昭詢問劉禪是否思念故土,劉禪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p>
傷疤還沒有好,劉禪的寄人籬下之苦完全消失。
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劉禪寵信宦官,不理朝政。司馬昭派鄧艾率領(lǐng)數(shù)千兵馬偷渡過來,劉禪不戰(zhàn)而降,瞬間將老爺子劉備窮盡畢生精力打下的蜀漢基業(yè)拱手讓人。
因為在位期間的平庸,劉禪被人們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但也有人認為,劉禪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他當了四十一年的蜀漢皇帝,最后在舒適安樂的環(huán)境中善終,他所有的愚笨正好了保護自己。
那么,他的真實水平到底該如何?他是愚蠢呆傻還是裝聾賣傻?
建安十二年(207),劉禪出生在荊州江陵,他是劉備與甘夫人所生之子。剛出生不久,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手下曹純的虎豹騎打敗,劉備、趙云、張飛等棄城而逃。
途中,劉禪和母親甘夫人與劉備失散。趙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strong>
因荊州局地的轄治問題,劉備與孫權(quán)爆發(fā)沖突。嫁給劉備的孫氏(孫權(quán)之妹,劉禪的后媽)要將劉禪接到江東。趙云和張飛一合計,認為劉禪此去兇多吉少,二人勒兵截江,留下了劉禪。
劉備在益州扎穩(wěn)腳跟之后,經(jīng)受風雨的劉禪開始了相對平靜的生活。在蜀中,劉備精心培養(yǎng)這個未來的接班人,安排他學文習武,精讀文史。“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對于先主的接班人,諸葛亮也傾盡心血,認真培養(yǎng)。
從劉備的這段話中,我們似乎看到,劉禪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讓劉備放心的人物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漢中,自稱為漢中王,并立劉禪為王太子。時年,劉禪年僅十二歲。
兩年后,曹丕在北方篡漢稱帝,天下易主。劉備也設(shè)壇稱帝,建立蜀漢政權(quán),劉禪成為了皇太子。
章武三年(223),劉備去世,十六歲的劉禪繼位,由伊籍、諸葛亮等賢臣輔佐。在風雨打磨中成長起來的劉禪,絕不止于弱智愚鈍、胸無點墨。
皇帝年少,加上先帝托孤,諸葛亮、蔣琬和費祎等人撐起了蜀漢的半壁江山。劉禪也對“相父”諸葛亮畢恭畢敬,言聽計從。
然而,諸葛亮的去世猶如抽掉了蜀漢的筋骨。怎么辦?北伐重任落到了姜維肩上。然而,蠅營狗茍者始終瞪大覬覦的眼睛,奸宦黃皓靠著揣摩劉禪的心意而被重用。
有一個好人,就會盤活一大片。用一個壞人,就會禍害一大片。后主劉禪的政權(quán)出現(xiàn)麻煩。正像羅貫中說的那樣,“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jié)王孫志可哀。昭烈經(jīng)營良不易,一朝功業(yè)頓成灰。”
又加上劉禪長期生長在樹蔭之下,有依靠能臣的輔佐慣性,他獨立執(zhí)政的能力和底氣顯得軟弱了許多。
而在權(quán)力面前,軟弱其實成為愚蠢的代名詞。
我們不妨看看劉禪對夏侯霸的處理。
夏侯霸是曹魏名將夏侯淵之子,因為父親被蜀漢黃忠斬殺而懷恨在心,最初一心攻伐蜀漢。然而,在司馬家族把持大權(quán)之后,曹魏集團的風氣出現(xiàn)變化,夏侯霸感到了明顯的威脅,甚至覺得自身難保。他逃往蜀漢,投靠有殺父之仇的蜀漢陣營。
因為夏侯霸是名門之后,能力出眾,蜀漢上下都對夏侯霸十分重視。
為了為我所用的道理,盡快緩釋夏侯霸心中的郁悶,劉禪召見了夏侯霸,誠懇交談。身為武將,先父夏侯淵死在戰(zhàn)場很是正常,況且是黃忠斬殺夏侯淵,并非是劉備親手所殺。劉禪的一席話讓夏侯霸倍感溫暖。
劉禪還叫來了自己的兒子和夏侯霸相見,因為劉禪的妃子是張飛之女,是張飛與夏侯淵的堂妹所生。意思是,我劉禪一家和你們夏侯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劉禪指著兒子對夏侯霸說:“此夏侯氏之甥也”,這些都緩解了夏侯霸內(nèi)心的糾結(jié)和矛盾。
蜀漢的命運因為劉禪的“樂不思蜀”和浩蕩大勢結(jié)束了,先祖劉備的殷切期望也在一片怨嘆聲音中落幕。
劉禪知道自己無力回天,他沒有任何辦法挽回頹勢。
怎么好簡單地說他愚蠢或者大智若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