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現(xiàn)在說起這句話,大概率的意思是說如果這個事情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事情不可容忍的呢?那意思就是絕不能容忍。
通俗來說就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準(zhǔn)備掀桌子干架的宣言。
但其實這句話的原意并不是這樣的。
春秋末期,魯國有三個權(quán)臣——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這三人皆為魯國大夫,也都是魯桓公的后裔,當(dāng)時被稱為“魯國三桓”。
這三家把持了朝政,瓜分國家大權(quán),權(quán)勢滔天,連魯國國君都拿他們沒辦法。
尤其是季孫氏中的季平子,不但不把國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為天子。
其中,孔子說的這個“季氏”就是當(dāng)時魯國的正卿季平子。
有一次,季平子在家辦了個宴會,那時貴族的宴會,是必須有歌舞助興的。
按照周禮規(guī)定,演奏樂舞的人數(shù)是由明確規(guī)定的:
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組成的樂舞隊進(jìn)行演奏和舞蹈;
諸侯則用六佾,共四十八人;
卿大夫用四佾,共三十二人;
士則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十六人。
季平子當(dāng)時是魯國的正卿,按照他的官階,屬于卿大夫,只能用四佾舞。
這家伙卻在自己的宴會上,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
放在現(xiàn)在看來,無所謂的事,你家房子大,接著奏樂接著舞,你高興就好!
但在當(dāng)時,這可就是僭越,是逾制,是超越本分了。
所以,聽說這件事后,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對此,很多人解釋說,孔子聽說這件事后,非常憤怒,掀桌子罵道,季平子做出如此僭越的事都能容忍的話,還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那意思是季平子欣賞了這一場六十四人的樂舞,是不可忍受的。
但是,不可忍受,又能做什么呢?
不過,這樣看來,孔老夫子就成了個被憤怒沖昏頭腦的無能老頭了。
所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看,“忍“不能解釋為”“容忍”,“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不能理解為是孔子自己不能容忍。
我們認(rèn)為“忍”應(yīng)解釋為“忍心”,“是可忍,孰不可忍”應(yīng)該是孔子認(rèn)為季平子都能忍心做出如此違反禮制的事情,那他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出來呢?
孔老夫子的意思就是說季平子這個人太狠了,沒有什么事干不出來,言外之意就是說季平子野心很大,有可能會發(fā)動叛亂奪權(quán)。
果不其然,后來季平子聯(lián)合孟孫氏、叔孫氏一起攻打魯昭公的軍隊,魯昭公由于兵少將寡,兵敗后逃亡到了齊國,后來又流亡到了晉國。而趕走了魯昭公后,季平子就攝行君位,儼然成為魯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