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
傣族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于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tái),轉(zhuǎn)進(jìn)為長形大房,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并兼重要錢物存儲(chǔ)處;其余為一大敞間,屋頂不甚高,兩邊傾斜,屋檐及于樓板,一般無窗。若屋檐稍高則兩側(cè)開有小窗,后面開一門。樓中央是一個(gè)火塘,日夜燃燒不熄。屋頂用茅草鋪蓋,梁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極為便易,只須伐來大竹,約集鄰里相幫,數(shù)日間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須加以修補(bǔ)。
傣族多居住在平壩地區(qū),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dá)21℃,沒有四季區(qū)分,這種環(huán)境很適合建造竹樓。
傣族自己能燒瓦,瓦如魚鱗,三寸見方,薄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鉤,先于屋頂椽子上橫釘竹條,每條間兩寸許,將瓦掛竹條上,如魚鱗狀,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頂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爛需要更換,只須在椽子下伸手將破瓦除下,再將新瓦勾上就可。凡住此類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戶,就是車?yán)镄垦瞄T,建筑式樣也不過如此,只是面積較一般傣族民間的木樓大得多,全樓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長十余文,闊七八丈,樓上隔為大小若干間屋,四周有走廊,但不開窗,故黑暗無光,樓下空無遮欄,只見整齊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著,任牛馬豬雞自由地在其中活動(dòng),這就是西雙版納傣族最高局統(tǒng)治者的官衙兼住宅。
傣族的竹樓,下層四面空曠,每晨當(dāng)牛馬出欄時(shí),便將糞便清除,使整日陽光照射,住位于上層的人,不致被穢氣熏蒸。傣家竹樓通風(fēng)很好,冬暖夏涼。屋里的家具非常簡單,竹制者最多,凡是桌、椅、床、箱、籠、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簡單的被和帳,偶然也見有緬地輸入的毛氈,鉛鐵等器,農(nóng)具和鍋刀都僅有用著的一套,少見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紋都具地方色彩。由于天氣濕熱,竹樓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樹蔽天,氣根低垂;村內(nèi)竹樓鱗次櫛比,竹籬環(huán)繞,隱蔽在綠蔭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