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蔓琳一年前隨父母來到香港,如今是香港培僑中學中三學生,她是個喜歡看書的女孩。
今年4月,“帶著我的夢想上天宮”征文活動在全國中小學展開。陳蔓琳和同學也相約寫信,將自己問題、心愿及夢想,寄給了頭頂之上389公里高處的中國天宮空間站。
陳蔓琳描述了自己還是一名6歲的小朋友時,看神舟10號發(fā)射升空,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演示懸浮的陀螺和水球時的奇妙現(xiàn)象。
9年過去了,陳蔓琳也從幼兒園大班,長成一個要抉擇人生方向的中學生,這個女孩把少年困惑寫進信中——
“更多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和千千萬萬無名之花一樣,平常并沒有太多突出的長處,而我心中的畫卷也不像幼時仰望天空時那樣,想象我在星星之間穿梭那么無拘無束,冒險大膽,我開始被顧慮擔憂束縛……”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陳蔓琳:
“關(guān)于信的內(nèi)容,我寫了我從小跟航天的一些故事,以及我現(xiàn)在中三面臨選科的時候,就對未來有一點的迷茫,然后想問一下那些航天員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希望他們能夠看到,然后想要他們也跟我講一講他們的想法?!?/p>
花季少女的平凡心事,在每92分鐘就能繞地球一周的中國空間站上,能激起什么樣的回響呢?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陳蔓琳:
“我有感覺確實普通人跟航天員之間有比較大的距離,然后想要跨越也是很艱難的。寫信的時候就是想跟他們分享一下關(guān)于我的事情,然后希望他們能夠看到,然后想要他們也跟我講一講他們的想法,想看到他們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吧?!?/p>
日升月落,天宮空間站以每天繞地球19圈的頻次,兩個月里1200多次掠過中國大地上空,而陳蔓琳的去信,也真的收到了回音。
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局及工業(yè)局局長 孫東:
“香港培僑中學三年級陳蔓琳同學的信件脫穎而出,成為全港唯一一封獲航天員在太空親自拆閱和回復的信件,我真的很替你感到高興!相信你已實現(xiàn)了你其中一個夢想!”
宇航員陳冬通過視頻念了給陳蔓琳的回信,鼓勵陳蔓琳勇敢追夢,為美麗的祖國,為美麗的香港貢獻屬于自己的光和熱。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陳蔓琳:
“他剛才說畫卷不僅是有紅有藍有黃,這樣很明媚很燦爛的顏色,同時也會有像困難挑戰(zhàn)這樣黑色灰色的顏色,一張畫卷要有不同的顏色才能變得絢麗多彩。那么面對人生或者是夢想也是總是要面對挑戰(zhàn)的。只要能夠有堅定的信念來克服他,一定能獲得成功。”
希望每一個懷揣夢想、憧憬未來的少年,都能夠不負韶華,勇敢的成為最好的自己。
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局及工業(yè)局局長 孫東:
“我們香港的中學生還是非常厲害的,她(陳蔓琳)可能沒有想到宇航員第一時間就回信,所以這個來講的話真是體現(xiàn)了這個國家對我們香港青年學生的關(guān)切?!?/p>
在香港培僑中學,和陳蔓琳一樣對太空充滿興趣的學生還有很多。同學們將自己的好奇,寫給了頭頂上空389公里處的天宮航天員。
余芷晴和許君豪也是眾多寫信同學中的一員,當聽到陳蔓琳收到天宮回信后兩位同學既是興奮,也有感慨,還對祖國載人航天事業(yè)有了更深感觸。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許君豪:
“從太空給地球回信本身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航天員也依舊給了我們回信,這是讓我們感到非常開心?!?/p>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余芷晴:
“我認為發(fā)展航天技術(shù),就可以幫我們了解多一點這個世界,以及這個宇宙。載人航天就可以令那些人親身去經(jīng)歷?!?/p>
香港學生對航天知識的熱情,近年來一直持續(xù)攀升。在香港培僑中學學校餐廳外這棵“英雄樹”就記錄著一段佳話。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伍煥杰:
“當時03年的時候,我們的宇航員楊利偉他當時是升到了太空,然后回來了第一站來到了香港,也是唯一來了一個學校就是香港培僑中學。”
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在完成飛行任務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自此,神秘的太空中有了中國航天員的風采。楊利偉也被譽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英雄”,同年楊利偉到訪香港。
為紀念航天英雄到訪,也為啟發(fā)學生探求宇宙奧秘,中學提出了一個特別邀請,校園里種下一棵橡樹,為培橋的孩子、香港的學生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取名叫“英雄樹”。
時間來到今天,19年過去了,當年楊利偉在香港培僑中學栽下的樹苗已經(jīng)長大。
2003年香港受“非典”疫情影響,陷入恐慌和低迷。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到訪為香港人提振了精神,亦帶來了希望。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伍煥杰:
“03年的時候當時有SARS的一個影響,整個經(jīng)濟也不是太好,有航天員來到了香港,來到了校園,這是對學生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激勵。為什么用橡樹?因為橡樹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它不管在任何的一個環(huán)境下面都能夠堅強的生存下去。”
多年來,了解“英雄樹”背后的故事,成為了香港培僑中學“入學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伍煥杰:
“我們新的培橋的學生會來到這個樹下,讓他們了解這樣的一個歷史,我們也借助這一個航天員的事跡推動學生們對科技教育的興趣。”
英雄樹成了學生的“航天啟蒙樹”。有學生更是將“航天科技”作為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目標。
香港培僑中學物理科主任譚偉強(“譚sir”)負責高中學部的物理教學,在此教書已有7年之久,提到學生的航天夢,譚sir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他的一位初中時物理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正是因為想讀航天工程,于是在課余時間努力找數(shù)據(jù)問老師,最后在高中成功入讀了物理班。
國家航天事業(yè)迅速繁榮,也為學生接受航天科普教育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香港培僑中學物理科主任 譚偉強:
“我們中國,最近幾年其實航空的發(fā)展,變成我們學生都比較容易去接收得到相關(guān)的信息,變成也可以引發(fā)他們的興趣,也可以加深國家在我們自己的航天業(yè)的視野中,多了一些的認同?!?/p>
近年來,香港教育界大力發(fā)展以科學、科技、工程和數(shù)學為主的STEM教育,航天科普教育成為了其中一個“集重要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環(huán)節(jié)。提及香港航天科普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譚sir的形容是:既有挑戰(zhàn),也充滿發(fā)展的機會。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伍煥杰:
“香港對接收國際跟國內(nèi)的科技發(fā)展的信息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結(jié)合這方面的優(yōu)勢,我期待的是在每個學校都能有開發(fā)相關(guān)的一些太空發(fā)展的項目,科技教育的項目。”
身未至,心已遠。耳濡目染間,香港中小學生的航天夢,也像英雄樹一樣茁壯成長。想到仍在太空中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們,他們也有話想說——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許君豪:
“我希望他們能夠在執(zhí)行飛船任務的時候能夠一切順利?!?/p>
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余芷晴:
“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回到這個地球?!?/p>
從地球到太空,從天宮到校園,香港中學生與祖國的航天員,兩封穿越時空的信,一輪暢談心曲的交流,一棵扎根19年的英雄樹……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一份希望的成長,不僅在斗轉(zhuǎn)星移的速度中,也在春華秋實的溫度里。
編輯:丁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