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財正在用刀具修整竹條。 侯蕓瑩 攝
中新網(wǎng)柳州7月15日電 題:廣西盲人竹編匠人:曾徒步60公里進村編織沿途每塊石頭熟記于心
7月15日,吳老財拄著一根細長的竹竿,身穿洗得起皺的襯衣,沿村中起伏的小徑回到家中,這是村中僅剩的幾座侗族吊腳樓之一。他從容地踏上巴掌寬的木質(zhì)臺階,旁人絲毫察覺不出這是一位失明已久的盲人。
今年60歲的吳老財,家住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xiāng)曬江村梅寨屯,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盲人竹編匠人。由于疾病,吳老財從兩歲起便失去了“光明”。為謀求生路,他18歲起便開始向師傅學習竹編技藝。
吳老財正在穿插竹條。 侯蕓瑩 攝
“剛開始學習很困難,我把家中的竹編制品都拆了個遍,用雙手去感受不同竹編制品的編法和結構。再通過師傅和家人們手把手地指點慢慢鉆研?!眳抢县斦f道。
談話間,只見他雙手靈巧的一捏一拉,細長的竹條便精確地穿入僅指甲蓋大小的孔洞內(nèi),不到短短兩小時,一件精美的小型竹編制品便制作完成。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竹編生活中,吳老財?shù)闹窬幖夹g已相當嫻熟。從砍伐竹子到最后的竹編成品,全部流程均由他獨立完成。
吳老財正在整理已經(jīng)編織好的竹筐。 侯蕓瑩 攝
竹子的好壞對于竹編的質(zhì)量起著決定影響,山后的幾片竹林是吳老財?shù)摹皩毜亍?。每當材料緊缺,吳老財便會帶著砍刀上山伐竹,他用右手反復地摩挲著竹面,隨后手起刀落,一根碗口粗的竹子便被他扛在肩上帶回家中。
“我選竹子只能靠摸,表面光滑的竹子不好剖開,所以不會選;而表面‘粘手’的竹子比較好處理,是最佳選擇?!眳抢县斦f道。
在廣西,竹編制品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各式竹編制品可用來擋風雨、帶餐食,甚至“裝”孩子。隨著名聲遠揚,吳老財開始走出家門,受邀到各地村落中幫忙編織竹器,一根用于引路的竹竿成為他旅途中最忠實的伙伴。
吳老財正在編織竹器。 侯蕓瑩 攝
早年交通不便,吳老財需翻山越嶺行走一整天,到達60公里外的貴州省境內(nèi)。他將沿途的每一個山坳,每一個彎道,甚至每一塊石頭都熟記于心。在弟弟吳財富看來,這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現(xiàn)在我們一起坐車時,他總能和我們詳細說起每個村落和山坳的具體位置,很難想象這都是他一桿一桿摸索出來的。在旁人眼里,他一直是熱心腸的人,不管多遠受邀他都會去?!眳秦敻徽f道。
如今,吳老財已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闹窬幗橙耍艿酱蠹业膹V泛認可。每年的大段時間里,吳老財都在外幫助各村落編織竹器,并以每個15元的價格進行售賣,這為他帶來了足以維持生計的收入。
“去年我?guī)椭?00多戶人家編織竹器,這是大家對我技術的肯定。只要還能走得動,我都會繼續(xù)編下去的。”吳老財說道